食用菌接種有時出現“不吃料”現象。所謂菌絲“不吃料”就是接入菌種瓶內的一級菌種或二級菌種塊的菌絲不生長;有些菌種塊上的菌絲雖然生長,但不往料內生長,以后逐漸萎縮變黃。此種現象發生的原因及防止方法是:
(1)培養料過干,菌絲不能長入料內。防止的辦法是補加水分。
(2)接種箱內消毒時, 熏蒸藥量過多或溫度過高,致使菌絲因藥害而死亡。要求消毒用藥必須按規定量使用,防止過量;接種箱在連續接種中,必須有一個通風冷卻的間歇時間,防止箱內溫度過高和氧氣缺乏。
(3)高壓滅菌以后 ,菌種瓶內溫度尚未冷卻即接種,致使菌種塊菌絲遇高溫而死亡。防止辦法是:高壓滅菌后,菌種瓶必須在室內自然冷卻,接種前要注意瓶溫是否過高。
(4)接種鏟(鉤)未冷卻或菌種塊靠酒精燈火焰太近,種菌絲被燙死或燒死。防止辦法是:在按種時,接種鏟(鉤)在火焰上灼燒后在管壁或瓶壁上冷卻后,再去鏟菌種。鏟出的菌種塊不要靠火焰太近,要迅速通過火焰的上方送入菌瓶內,以免菌絲燒傷。
(5)培育基配方不合理,配制不科學。例如碳氮比不合理、pH值不適、有不良氣味等,致使菌種塊不萌發或不吃料。因此,要選擇科學配方,原料要新鮮無霉變,調整適宜的pH值。
(6)接入一級菌種或二級菌種的菌絲體,因在不良環境下長期貯藏,已經衰老,生活力極差,因而失去生長能力 。接種前要必須選擇菌絲生長正常,生活力旺盛的菌種。
(7)菌種瓶內潛入螨類,咬食菌種塊,致使菌絲消失。防止辦法是:應仔細檢查菌種瓶內是否有螨類孽生并及時采取殺螨措施。